

白毒散中藥方劑簡介
形成
柴胡、甘草、桔梗、人參、川芎、茯苓(去皮)、枳殼(麩炒)、前胡、羌活、獨活。
或者:
柴胡、桔梗、人參、川芎、茯苓(去皮)、枳殼(麩炒)、前胡、羌活、獨活各一兩(30克)、甘草半兩(15克)。
利用
1.本方是治療外感氣虛風寒濕表證的常用方劑,以惡寒發(fā)熱、四肢酸痛、無汗無力、脈浮為主要治療要點。
2.氣虛明顯者,可增加人參量,或加黃芪補氣益虛;
四肢酸痛,加威靈仙、桑枝、防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如果咳嗽、痰多,在咳嗽、痰前加杏仁、白糖;
對于風致藥疹,可加蟬蛻、苦參祛風止癢、清熱解毒。
正方形解
1.本方證因正氣不足,外感風寒濕,表陽不足,肺氣虧損所致。
2.外邪襲外——。未央受制,邪爭——。又冷又壯,又熱又不出汗。
外邪可引起四肢、關節(jié)、經絡劇烈頭痛——,四肢酸痛。
風寒濕犯肺——,肺氣未宣——,鼻塞重,咳嗽有痰,胸膈悶。
虛擬人體外感風寒濕——舌苔白膩,壓脈無力。
因此,其治療應祛寒除濕,益氣解表。
功能指示
1.散寒濕,益氣解表。
2.氣虛外感風、寒、濕。寒熱重,頭強痛,四肢酸痛,無汗,鼻塞重,咳嗽帶痰,寒熱嘔吐,胸膈脹滿,舌淡苔白,脈弱。
3.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痢疾、過敏性皮炎、濕疹等。屬于外感風寒濕、氣虛。
使用
上面是粗粉。每次兩元(6克),一杯水,加少許生姜、薄荷,炒七分鐘,去渣,不分時間服用,涼了趁熱服用,熱了也趁熱服用(現(xiàn)代用法:煎服,按原比例減少用量)
需要注意的事項
本方產品溫、香、干,如果是濕熱蒸腸引起的腹瀉,一定不要誤用。若不是外感風寒濕、寒熱不汗,不宜服用。(處方中大部分藥物辛、溫、香、燥,外感風熱、陰虛者不宜使用。如果是流行性疾病,濕熱,濕熱蘊結于結腸所致的痢疾,一定不能使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8.54MB 下載數(shù)8569 下載
7.36MB 下載數(shù)6598 下載
7.98 下載數(shù)5698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