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臨床助理醫(yī)師筆試備考:運動系統(tǒng)骨折總”的內容,相信很多考生都在關注,下面昭昭醫(yī)考官網小編就來為大家進行相關的整理:
骨折
一、總論
(一)局部表現:
特有體征:
(1)畸形
(2)異?;顒?/p>
(3)骨擦音或骨擦感
(二)全身表現:
1.休克——骨盆、股骨骨折
2.發(fā)熱
(三)早期并發(fā)癥
1.骨筋膜室綜合征
2.脂肪栓塞綜合征
3.重要內臟器官損傷
4.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5.休克2-2-1:
2個綜合征,2個損傷,1個休克最多見于前臂掌側和小腿——爪形手或爪形足
(四)晚期并發(fā)癥(2021,為10個)
◆1.關節(jié)僵硬
◆2.缺血性肌攣縮
◆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4.感染
5.壓瘡
6.墜積性肺炎
◆7.損傷性骨化(骨化性肌炎)
8.缺血性骨壞死
9.急性骨萎縮
10.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
缺血性肌攣縮:最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是骨筋膜室綜合征處理不當的嚴重后果。典型畸形——爪形手和爪形足。
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內”骨折未準確復位。
損傷性骨化(骨化性肌炎):見于關節(jié)扭傷、脫位及關節(jié)“附近”的骨折。實質:化生(TANG)。多見于肘關節(jié)。
壓瘡——常見于骶骨部、髖部和足跟部。
急性骨萎縮——好發(fā)于:手、足骨折后。
(五)骨折的治療原則——復位、固定、康復治療意義復位首要步驟固定愈合的關鍵康復治療恢復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證
(六)常用復位方法優(yōu)點缺點手法復位無創(chuàng)傷,不破壞血供不易解剖復位切開復位解剖復位減少血供——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
(七)復位標準:
1.解剖復位
2.功能復位(補充TANG)功能復位標準
①旋轉移位、分離移位必須完全矯正
②縮短移位·成人:下肢骨折不超過1cm·兒童:無骨骺損傷者下肢短縮不超過2cm
③長骨干橫形骨折·骨折端對位至少達1/3·干骺端骨折對位至少3/4
④成角移位
1)上肢肱骨干骨折,稍有畸形自行矯正
2)前臂雙骨折對位對線均好,否則影響旋轉功能
3)下肢輕微向前或向后成角,與關節(jié)活動方向一致自行矯正
4)下肢側方成角移位,與關節(jié)活動方向垂直必須完全矯正,否則易引起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
(八)愈合骨折二期愈合的標準記憶:1min,1kg;2星期,不變形;3min,30步。
以上是“臨床助理醫(yī)師筆試備考:運動系統(tǒng)骨折總”的內容,希望對考生備考有所幫助,預??忌樌ㄟ^2021年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9.65MB 下載數4859 下載
8.65MB 下載數8956 下載
7.61MB 下載數3265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