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考生在復習中醫(yī)執(zhí)業(yè)相關知識點時會稍顯困難。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經典考點:針灸治療大椎、曲池、曲澤、少海、手三里”的內容,以便大家充分理解,相關內容如下:
01
痹證的針灸治療
主穴位:阿是穴位,局部經穴。
配穴:行痹配膈俞、血海;痛痹配腎俞、關元;著痹配陰陵泉、足三里;熱痹配大椎、曲池。也可以根據疼痛部位進行循經。
舉例
病人兩側肘關節(jié)疼痛,紅腫,均熱,拒按,活動受限,伴有發(fā)熱惡風,口渴,煩悶,舌苔黃燥,脈滑數。除了阿是穴之外,還應該選擇穴位。
A.手三里、合谷、天井、外關、內庭
B.曲池、合谷、天井、外關,陰陵泉
C.膈俞、血海、陽池、外關、陽溪
D.大椎、曲池、曲澤、少海、手三里
E.腎俞、關元、風門、合谷、足三里
[答案及解析]D。癱瘓的主要癥狀是關節(jié)肌肉疼痛,不利于屈伸。紅腫熱痛,舌紅,苔黃燥,脈滑者為熱癱。熱癱的治療方法有大椎、曲池。同時局部取曲澤、少海、手三里穴,主要用于肩臂痛麻、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
02
針灸治療中風
1.中經:疏通經絡,醒腦調神。以督脈、手厥陰、足太陰經穴為主。
中臟腑:閉證:平肝息風,醒腦開竅。以督脈、手厥陰、十二井穴為主。脫血:回陽固脫。主要是任脈經穴。
舉例
病人,男,70歲。一月份右肢體活動不利,神志清醒,伴舌強語,右口角下垂。經穴是治療的。
A.督脈、手厥陰和足太陰經穴。
B.督脈、手厥陰及足少陰經穴。
C.督脈,手少陰,足太陰經穴。
D.督脈,手少陰,足厥陰經穴。
E.督脈,手少陰,足少陰經穴。
[答案和分析]A。中風中經絡主癥:意識清晰,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語言不利。治療方法:疏通經絡,醒腦調神。以督脈、手厥陰、足太陰經穴為主。
03
針灸治療面癱
一、基本刺灸法面部穴位均行平補平瀉法,恢復期可加灸法。發(fā)病初期,面部穴位取穴少,針刺淺,手法輕;肢體遠端穴位行瀉法,手法重;恢復期,足三里行補,合谷,太沖行平補平瀉法。
二、其它治療。
(1)采用電針法取太陽、陽白、地倉、頰車。間歇波,刺激10~20分鐘,強度以病人面部肌肉微見跳動為主。適合中后期面癱。
(2)拔罐法取陽白、顴毛、地倉、頰車。用皮膚針敲打或三角針刺出血后,拔罐。適合恢復期。
舉例
患者,男性55歲。右眼歪斜2天,右額紋消失,右眼無法閉合,右鼻溝變淺,口角下垂,舌淡紅,苔白,脈浮緊。針灸治療選擇面部穴位,應采用。
A.針刺瀉法
B.針刺補法
C.針刺平補平瀉法
D.電針法
E.刺絡拔罐
[答案和分析]C。面癱的治療操作:面部穴位均為平補瀉法,恢復期可加灸法。發(fā)病初期,面部穴位不宜過重,針刺不宜過深,肢體遠端穴位不宜過重;恢復期,足三里行補,合谷,太沖行平補瀉。
以上關于“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經典考點:針灸治療大椎、曲池、曲澤、少海、手三里”的內容,相信在閱讀以上內容以后,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更多備考題型和資料可以隨時關注昭昭醫(yī)考官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12.3MB 下載數2365 下載
10.3MB 下載數3652 下載
9.65MB 下載數2659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