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黑色素瘤中醫(yī)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可發(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特別是足底、手掌、肛門周圍、外陰、腰及頭頸部。通常起初為棕色或黑色或藍黑色小點,呈浸潤性生長,且快,堅韌,無毛,大小不等,迅速破潰,沿淋巴管可見細線狀色素沉著,圍繞原發(fā)灶出現多發(fā)性、隆起的衛(wèi)星結節(jié)。
2)晚期腫瘤向深部浸潤,并可出現淋巴結轉移等癥狀。
(二)實驗室檢查
1)病理活體組織檢查,切忌針吸、咬取、切取活檢,以防擴散。確診后應于48小時內作根除手術。
2)惡性黑色素瘤的吸32P率較色痣高,故靜脈注射99P100~150μCi,即可鑒別。
3)無色素性黑色素瘤常不易診斷,可做3,4羥苯胺酸DPa試驗,如呈陽性反應,表示瘤細胞確實由黑色素母細胞而來。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8.54MB 下載數8569 下載
7.36MB 下載數6598 下載
7.98 下載數5698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