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昭昭醫(yī)考!
當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頁 > 歷年考題(考生回憶版) > 正文
以下是小昭為大家整理的西綜考題(考生回憶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對即將參加西醫(yī)考研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1.葡萄糖跨腸上皮刷狀緣進入細胞的方式是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原發(fā)性主動轉運
D.繼發(fā)性主動轉運
【正確答案】D
【考點定位】細胞膜的跨膜轉運功能
【答案解析】
①選項D:某些物質的主動轉運不直接來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發(fā)性主動轉運機制建立起的Na?或H?的濃度梯度,在Na?或H?離子順濃度梯度擴散的同時使其他物質逆濃度梯度和(或)電位梯度跨膜轉運,如在腸黏膜上皮細胞鈉泵作用下建立細胞外比細胞內鈉離子濃度高的勢能差,在刷狀緣膜中存在Na?-葡萄糖同向轉運體,轉運Na?選擇性地將葡萄糖通過黏膜細胞刷狀緣從腸腔轉運入細胞內,這種轉運方式屬于繼發(fā)性主動轉運(D對),故本題選D。
②選項A:單純擴散主要介導脂溶性物質或少數不帶電荷的極性小分子的物質轉運,如O?、CO?、N?、NH?、類固醇激素、乙醇、尿素、甘油、水等。
③選項B:易化擴散是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質或帶電離子在跨膜蛋白幫助下,順濃度梯度和(或)電位梯度進行的跨膜轉運。根據跨膜蛋白及其轉運溶質的不同,易化擴散可分為經通道的易化擴散和經載體的易化擴散兩種形式:前者指Na?、K?等離子以經通道易化擴散進行順濃度梯度或電位梯度的物質轉運;后者指葡萄糖、氨基酸等水溶性小分子物質以經載體的易化擴散進行順濃度梯度的跨膜轉運。
④選項C:主動轉運是指某些物質在膜蛋白的幫助下,由細胞代謝提供能呈而進行的逆濃度梯度和(或)電位梯度跨膜轉運。根據膜蛋白是否直接消耗能量,主動轉運可分為原發(fā)性主動轉運和繼發(fā)性主動轉運。原發(fā)性主動轉運主要是以離子泵的形式如Na?泵、Ca2?泵、H?泵等進行,直接消耗能量。
2.下列關于骨骼肌興奮-收縮耦聯敘述,正確的是
A.縱管的作用是將電興奮傳入肌細胞深部
B.肌膜和橫管膜L型鈣通道激活
C.終池內Ca2?逆濃度差進入胞質
D.Ca2?與肌動蛋白的鈣結合亞基結合
【正確答案】B
【考點定位】骨骼肌興奮-收縮偶聯機制
【答案解析】
①選項B:肌膜上的動作電位沿T管(即橫管,由橫紋肌細胞膜內陷并向深部延伸而成)膜傳至肌細胞內部,并激活T管膜和肌膜中的L型鈣通道(B對),故本題選B。
②選項A:肌膜上的動作電位沿T管(即橫管,由橫紋肌細胞膜內陷并向深部延伸而成)膜傳至肌細胞內部,而不是縱管。
③選項C:在骨骼肌可通過構象變化觸發(fā)鈣釋放機制釋放鈣離子:L型鈣通道發(fā)生構象改變,產生“拔塞”樣作用,使與T管膜對應的終池(即連接肌質網,JSR)中的鈣釋放通道開放,終池內的高濃度Ca2?順濃度差釋放到肌質中。
④選項D:胞質中Ca2?濃度升高促使Ca2?與肌鈣蛋白的結合,啟動肌絲滑行并觸發(fā)肌肉收縮。
3.生理止血過程中促進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內皮受損,PGI?生成減少
B.血小板釋放ADP和TXA?
C.血管內皮受損,內皮下膠原暴露
D.血小板收縮蛋白收縮
【正確答案】B
【考點定位】生理性止血
【答案解析】
①選項B:生理性止血過程包括血管收縮、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使血小板發(fā)生聚集的生理致聚劑:包括ADP、腎上腺素、5-HT、組胺、膠原、凝血酶和TXA?。ADP和TXA?引起血小板聚集同時也能引起血小板釋放反應,血小板釋放的物質如ADP和TXA?進一步促進血小板的活化,形成不可逆的聚集(B對),故本題選B。
②選項A:PGI?與TXA?的作用相反,可提高血小板內cAMP的含量,具有較強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張血管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血管內皮產生的PGI?與血小板生成的TXA?之間保持動態(tài)平衡,使血小板不發(fā)生聚集。若血管內皮受損,局部PGI?生成減少,將有利于血小板聚集的發(fā)生,但并非血小板不可逆聚集的主要原因。
③選項C:血管損傷后,由于內皮下膠原的暴露,1~2秒內即有少量的血小板黏附于內皮下的膠原上,這是形成止血栓的第一步,通過血小板的黏附,可“識別”損傷部位,使止血栓能正確定位,因此內皮下膠原暴露有利于促進血小板聚集,但并非主要原因。
③選項D:血小板收縮蛋白收縮引起血凝塊回縮,使血凝塊更加堅實。
4.與心室肌相比,竇房結細胞生理電活動的特征是
A.0期去極化速度快
B.靜息電位值小
C.0期去極化可被河豚毒素阻斷
D.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慢
【正確答案】B
【考點定位】心肌細胞電活動
【答案解析】
①選項B:竇房結細胞膜中的IK?通道較為缺乏,其最大復極化電位僅約-70mV。因此與心室肌相比,竇房結細胞的靜息電位值?。˙對),故本題選B。
②選項A: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0期的產生主要依賴ICa-L通道(慢鈣通道),因而其0期去極化速度較慢,去極時間較長。
③選項C:河豚毒是鈉通道阻滯劑,因此不能阻斷由慢鈣通道介導的竇房結細胞的0期。
④選項D:竇房結細胞屬于自律細胞,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快,是心臟的起搏細胞。
5.一個心動周期中,主動脈瓣開始關閉的瞬間是
A.等容收縮期初
B.等容舒張期初
C.快速射血期初
D.快速充盈期初
【正確答案】B
【考點定位】心臟泵血過程
【答案解析】
①選項B:主動脈瓣關閉意味著心室不再向主動脈射血,收縮期結束而舒張期開始。舒張期分為等容舒張期、快速充盈期、減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縮期,因此一個心動周期中主動脈瓣開始關閉的瞬間是等容舒張期初(B對),故本題選B。
②選項A:房室瓣開始關閉的瞬間是等容收縮期初。
③選項C:主動脈瓣開始開放的瞬間,血流自心室快速射向主動脈,是快速射血期初。
④選項D:房室瓣開始開放的瞬間,血流自心房流向心室,是快速充盈期初。
6.肺換氣過程是指
A.外界環(huán)境中的O?入肺泡的過程
B.肺泡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氣體交換
C.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
D.肺泡內氣體不斷更新的過程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肺換氣過程
【答案解析】
①選項C:呼吸的全過程由外呼吸、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外呼吸是指肺毛細血管血液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肺通氣是指肺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肺換氣指肺泡氣體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肺通氣是吸氣時外界空氣經氣道被吸入肺泡內。
③選項B:肺通氣是指肺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
④選項D:肺通氣呼氣時肺泡內混合氣體經氣道呼出,故外呼吸是使肺泡內氣體不斷更新的過程。
7.能引起氣道平滑肌舒張的化學因素是
A.組胺
B.PGF?α
C.乙酰膽堿
D.去甲腎上腺素
【正確答案】D
【考點定位】影響氣道口徑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①選項D:交感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與β受體(主要是β?受體)結合后產生的平滑肌效應則為抑制性的,包括血管、子宮、小腸、支氣管等的舒張,但與心肌β?受體結合所產生的效應卻是興奮性的(D對),故本題選D。
②選項A:過敏反應時,由肥大細胞釋放的組胺和白三烯等物質可使支氣管收縮;CO?、內皮素引起支氣管收縮,氣道阻力增加。
③選項B:兒茶酚胺可使氣道平滑肌舒張;前列腺素(PG)中PGF?α可使氣道平滑肌收縮,而PGE?卻使之舒張。
④選項C:呼吸道平滑肌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兩者均有緊張性作用。副交感神經使氣道平滑肌收縮,口徑變小,氣道阻力增加;而交感神經則使之舒張,口徑變大,氣道阻力減小。
8.關于腸吸收脂肪敘述,正確的是
A.吸收后與膽鹽結合成混合微膠粒
B.長鏈脂肪酸在上皮細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C.膽鹽隨膽固醇進入上皮細胞
D.中、短鏈脂肪酸通過淋巴管吸收
【正確答案】B
【考點定位】小腸內物質吸收及其機制
【答案解析】
①選項B:脂肪在腸內需要經過先消化后吸收的過程。在小腸內,脂類的消化產物與膽汁中的膽鹽形成混合微膠粒,由于膽鹽的雙嗜特性,它能攜帶脂肪消化產物通過覆蓋于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水層到達上皮細胞表面。長鏈脂肪酸在上皮細胞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與細胞中生成的載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出胞釋放后經淋巴管吸收(B對),故本題選B。
②選項A:脂類的消化產物從混合膠粒釋出,通過上皮細胞細胞膜而進入細胞。即在腸吸收脂肪過程中,其消化產物是在吸收前與膽鹽結合成了混合微膠粒。
③選項C:膽固醇等從混合膠粒釋出,與膽鹽分離后再進入上皮細胞。
④選項D:中、短鏈脂肪酸可直接進入血液而不入淋巴。
9.關于食物氧熱價的敘述正確的是
A.食物氧熱價分為生物熱價和物理熱價
B.蛋白質的氧熱價隨耗氧量改變而改變
C.指食物氧化時消耗1升氧所產生的熱量
D.指1克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能量代謝的測定
【答案解析】
①選項C:食物的氧熱價是指某種食物氧化時消耗1升氧所產生的熱量(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食物的熱價分為生物熱價和物理熱價,分別是指食物在體內氧化和體外燃燒時釋放的能量。
③選項B:氧熱價的耗氧量為1L氧,是固定值,不會隨耗氧量改變而改變。
④選項D:1克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為食物的熱價。
10.正常人攝入K?增多,腎排K?也增多的原因是
A.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
B.近球小管重吸收K?減少
C.醛固酮分泌減少
D.腎小球濾過率增強
【正確答案】A
【考點定位】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質轉運功能
【答案解析】
①選項A:醛固酮促進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重吸收Na?和分泌K?,使腎排K?也增多(A對),故本題選A。
②選項B:在近球小管65%~70%的K?被重吸收,這一重吸收比例是固定的(定比重吸收),因此當攝入K?增多,近球小管重吸收K?也是增多的。
③選項C:正常人攝入K?增多時,血K?濃度升高,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多。
④選項D:腎小球濾過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的超濾液的量,大小取決于有效濾過壓和濾過系數,與血K?濃度無關。
11.在尿液的濃縮和稀釋調控中起關鍵作用的體液因子是
A.血管緊張素Ⅱ
B.醛固酮
C.血管升壓素
D.心房鈉尿肽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尿液的濃縮和稀釋
【答案解析】
①選項C:尿液的濃縮與稀釋取決于集合管對小管液中水和溶質重吸收的比率,而水的重吸收改變是主要方面。水的重吸收取決于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腎小管內外的滲透濃度梯度,這是水重吸收的直接動力;二是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這些部位對水的通透性依賴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壓素,ADH的濃度(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血管緊張素是尿生成的調節(jié)。
③選項B:醛固酮重吸收鈉時也同時帶走水,因此是等滲的,不引起尿濃縮和稀釋。
④選項D:心房鈉尿肽是尿的生成的調節(jié),不引起尿濃縮和稀釋。
12.瞳孔對光反射的中樞部位
A.枕葉皮層
B.外側膝狀體
C.中腦
D.延髓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眼的調節(jié)
【答案解析】
①選項C:瞳孔對光反射的中樞部位在中腦(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視覺中樞在枕葉皮層,也稱視皮層。
③選項B:外側膝狀體是視覺傳導通路中的神經傳導結構。
④選項D:延髓是生命中樞,調節(jié)呼吸和循環(huán)。
13.下列關于興奮性突觸后電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由突觸前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而引起
B.性質上屬于動作電位,但幅度較小
C.重復刺激可發(fā)生時間總和
D.通過突觸后膜K?通道開放而產生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興奮性抑制突觸后電位
【答案解析】
①選項C:興奮性突觸后電位屬于局部電位,具有局部興奮的性質,因此重復刺激可以引起時間和空間的總和(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興奮性突觸后電位(EPSP)的產生過程:突觸前神經元釋放興奮性遞質,作用于相應受體,使離子通道開放,后膜對Na?和K?的通透性增大,且Na?內流大于K?外流,故發(fā)生凈內向電流,導致后膜出現局部去極化。
③選項B:興奮性突觸后電位的本質是局部電位,具有局部興奮的性質,沒有不應期且可以疊加。
④選項D:重復刺激可以引起時間和空間的總和。
14.下列關于肌牽張反射的敘述,錯誤的是
A.肌梭是肌牽張反射的感受器
B.反射的基本中樞位于脊髓
C.脊髓離斷后,肌牽張反射將消失
D.是維持姿勢的基本反射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脊髓對運動和姿勢的調控
【答案解析】
①選項C:牽張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經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牽拉伸長時引起的被牽拉的同一肌肉發(fā)生收縮的反射。脊髓橫斷后將發(fā)生脊髓休克,橫斷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牽張反射暫時消失而進入無反應狀態(tài),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脊髓為基本中樞的牽張反射可逐漸在不同程度上恢復(C錯),故本題選C。
②選項A:牽張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③選項B:傳入纖維包括Ⅰa和Ⅱ類兩種,基本中樞位于脊髓,傳出纖維是α和γ纖維,效應器是被牽拉的同一肌肉。
④選項D:牽張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緊張兩種類型,其中肌緊張是維持身體姿勢最基本的反射活動。
15.生長激素對物質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是
A.促進肝外組織蛋白質合成
B.促進肝糖原生成
C.促進外周組織利用葡萄糖
D.促進脂肪合成
【正確答案】A
【考點定位】生長激素的作用
【答案解析】
①選項A:生長激素(GH)調節(jié)三大營養(yǎng)物質如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生長激素促進蛋白質代謝,總效應是合成大于分解,特別是促進肝外組織合成蛋白質,促進氨基酸進入肌肉細胞利用,減少尿氮,呈正氮平衡(A對),故本題選A。
②選項B:生長激素升高血糖水平,促進肝糖原分解。
③選項C:生長激素抑制外周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
④選項D:生長激素為脂解激素,促進脂肪降解。
16.分泌雄激素結合蛋白的細胞是
A.睪丸精細胞
B.睪丸間質細胞
C.睪丸支持細胞
D.睪丸生精細胞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睪丸的生精作用
【答案解析】
①選項C:睪丸支持細胞分泌雄激素結合蛋白和抑制素(選C),故本題選C。
②選項A:睪丸精細胞即精子細胞,是睪丸所產生的一種單倍體細胞,經過一系列形態(tài)的變化形成成熟的精子。
③選項B:睪丸間質細胞可分泌雄激素。
④選項D:睪丸生精細胞可生成精子。
17.蛋白質α螺旋的特點
A.呈左手螺旋
B.螺旋方向與長軸垂直
C.靠鹽鍵維持穩(wěn)定性
D.氨基酸側鏈伸向螺旋外側
【正確答案】D
【考點定位】蛋白質二級結構
【答案解析】
①選項D:蛋白質α-螺旋為常見的蛋白質二級結構之一,氫鍵是又肽鍵中的羰基氧與另一肽鍵氨基的氫形成,氨基酸側鏈伸向螺旋外側(D對),故本題選D。
②選項A:在α-螺旋結構中,多肽鏈的主鏈圍繞中心軸(長軸)呈螺旋式上升,螺旋的走向為順時鐘方向,呈右手螺旋。
③選項B:螺旋式上升方向與長軸平行。
④選項C:螺旋穩(wěn)定靠氫鍵維持。
18.下列酶中屬于糖原合成的關鍵酶是
A.UDGP焦磷酸化酶
B.分支酶
C.糖原合酶
D.糖原磷酸化酶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糖原合成過程
【答案解析】
①選項C:糖原的合成始于糖酵解的中間產物葡糖-6-磷酸,在糖原合酶作用下UDPG的葡萄糖基轉移到糖原引物的非還原性末端,形成α-1,4-糖苷鍵,此反應不可逆,催化該反應的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過程的關鍵酶(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葡糖-6-磷酸生成葡糖-1-磷酸,后者與尿苷三磷酸(UTP)反應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和焦磷酸,是由UDPG焦磷酸化酶催化的可逆反應。
③選項B:當糖鏈長度達到12~18個葡萄糖基時,分支酶將一段糖鏈轉移到鄰近的糖鏈上,以α-1,6-糖苷鍵相連,從而形成分支。
④選項D:糖原磷酸化酶為糖原分解過程中的關鍵酶。
19.甲狀腺功能亢進時,患者血清膽固醇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A.膽固醇合成原料減少
B.類固醇激素合成減少
C.膽汁酸的合成增加
D.HMG-CoA還原酶受到抑制
【正確答案】C
【考點定位】膽固醇的生成和轉化
【答案解析】
①選項C: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膽固醇在肝轉變?yōu)槟懼?,因此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血清膽固醇含量降低(C對),故本題選C。
②選項A:甲亢時腸黏膜吸收葡萄糖增加、糖代謝速率增加,膽固醇的合成原料(乙酰CoA、ATP、NADPH等)增加,促進膽固醇合成(甲狀腺激素既促進膽固醇合成,又促進膽固醇分解)。
③選項B:膽固醇可轉化為類固醇激素(皮質醇、醛固酮、雌激素及雄激素),類固醇激素合成減少通過反饋升高血清中膽固醇的含量。
④選項D:HMG-CoA還原酶是膽固醇合成的關鍵酶,甲亢時血清膽固醇含量減少,對于HMG-CoA還原酶的反饋性抑制降低,HMG-CoA還原酶活性應增加。
20.生物氧化中的P/O比值的含義是
A.生成ATP數與消耗1/2O?的比值
B.分解蛋白質與需要的1/2O?的比值
C.需要的磷酸與生成的1/2O?的比值
D.需要的磷脂與消耗的1/2O?的比值
【正確答案】A
【考點定位】氧化磷酸化及影響因素
【答案解析】
①選項A、B、C、D:P/O比值是指氧化磷酸化過程中,每消耗1/2摩爾O?所需磷酸的摩爾數,消耗的磷酸用于合成ATP。1/2mol氧氣(O?)就是1mol氧原子(A對),故本題選A。
以上是昭昭西醫(yī)考研部分考題(考生回憶版)的展示內容,因為內容較多。小昭已經將考題(考生回憶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請自行點擊下載即可。
昭昭西綜考研專碩(臨床)考題(考生回憶版)-2017.pdf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