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行為主義者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nMaslow,1908~1970)在20世紀50年代將人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和發(fā)生順序分為以下五個層次:第一層次,生理需求,包括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種物質需求,如飲食、排泄等;第二層,安全需求;第三層,愛和歸屬感;第四層,自尊的需要;第五層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馬斯洛認為,人們一般根據(jù)這個層次追求各種需求的滿足,從而解釋人們行為的動機。但是有人認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需要不同的層次。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赫茲伯格在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因素理論”,將影響工作動機的因素分為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兩類,屬于工作本身的是激勵因素,如工作職責和任務;福利、人際關系等保健因素起到預防作用。
赫爾茨貝格認為,只有通過激勵因素的作用,才能調動我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我們的效率。至于如何提高這一激勵因素的作用,美國
著名的行為主義者VROOMV。h.提出了“期望概率模型”理論,認為人的行為結果的表現(xiàn)和成功的可能性決定了激勵因素的作用。這使得對人的需要動機的研究在理論上更加完整和系統(tǒng)。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8.54MB 下載數(shù)8569 下載
7.36MB 下載數(shù)6598 下載
7.98 下載數(shù)5698 下載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