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西醫(yī)綜合考研復習正在緊張進行中,所以我整理了一下2020考研西醫(yī)綜合沖刺復習的知識: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有四個知識點:病因、病機、病理變化、臨床病理聯(lián)系。
一、病因病機各種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和肺動脈高壓是導致肺心病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003A33)。1.慢性支氣管炎合并阻塞性肺氣腫是最常見的肺部疾病。在這種疾病中,肺毛細血管床減少,小血管纖維化和閉塞,增加了肺循環(huán)阻力。
阻塞性通氣障礙,肺氣血屏障破壞,使氣體交換面積減少,可導致肺泡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缺氧不僅可引起肺小動脈痙攣,還可使肌小動脈、肺小動脈增生肥大,增加肺循環(huán)阻力,導致右心肥大擴張。2.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如胸廓病變、脊柱彎曲、胸膜纖維化、胸廓成形術等,不僅可引起限制性通氣障礙,還可壓迫較大血管,扭曲肺血管,導致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
3.反復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和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等原發(fā)性肺動脈高壓也可使肺血管床面積縮小,導致肺動脈高壓。2.病理變化1。肺部病變(2004X138)肺心病除了原有病變外,最重要的改變是肺小動脈的改變。其特征為:無肌肌小動脈,肌小動脈中膜增生肥大,內膜下有縱向平滑肌束。肺動脈炎,可見肺小動脈內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增生,管腔內血栓形成和組織。肺泡隔毛細血管數量減少。
慢性肺心病一般不累及中動脈。2.心臟病的特點是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擴張,鈍尖主要由右心室組成。
通常肺動脈瓣下2cm的右心室壁厚度大于5mm(2014A52)作為肺心病病理診斷的形態(tài)學標準。左心室增大頂點向左下方移動,右心室增大頂點向左側移動。彌漫性阻塞性肺氣腫和肺纖維化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原因。彌漫性阻塞性肺氣腫和肺纖維化可增加肺循環(huán)阻力和肺動脈壓力,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生。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除各種肺部疾病外,肺的主要病理改變是肺小動脈的改變,包括肌源性小動脈、肌小動脈中膜增生肥大、內膜下縱向平滑肌束等。但不包括肌小動脈纖維性壞死(風濕性動脈炎可見肺肌小動脈纖維性壞死)。
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心肌缺氧導致心肌纖維蛋白溶解和纖維增生。3.臨床病理聯(lián)系肺心病發(fā)病緩慢。臨床表現除肺部疾病的原有癥狀外,主要是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的癥狀和體征。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請掃碼進入刷題通關模式
立即掃碼 下載資料